货架投入运营后,相应的责任就由供应商转移到业主。业主首先应给不同经验水平的仓储货架相关人员培训其完成安全运维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用户应指定存储设备的安全负责人并将其姓名公布给仓库员工。安全负责人应接受指导,负责管理存储设备、联系供应商及安排存储设备安全使用培训。
其次,应定期对货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货架安全隐患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安全负责人应基于安全评估,了解仓库操作的本质以及相应的风险,并且采取指导说明或警示牌等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主要的货架检测标准如下:
(1)欧洲
EN15635-2008钢货架静力体系-存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6] 。
(2)英国
Guideline No 6 -货架检测指南[7] 。
(3)美国
RMI 货架损坏的修复/更换与评估指南[8] 。
(4)澳大利亚
AS 4084-2012. 钢货架标准[5] 。
(5)中国
中国的货架检测标准正在制定中。
货架的检测频率对不同情况来说不是固定的,确定货架的检测频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仓库内叉车的活跃水平;
(2)搬运设备的种类与质量;
(3)叉车操作人员的数量与操作技术水平;
(4)货架类型与尺寸型号;
(5)货架的损坏水平;
(6)地坪的类型与状况;
(7)工作环境温度是常温、冷藏还是冷冻。
检测的频率与程度取决于具体现场的一系列因素,应由安全负责人结合以上仓库的具体情况确定。
检测包含三种不同层级的检测:
(1)即时检测
所有的设备操作人员(比如叉车&堆垛车操作工、拣选人员)即时向货架安全负责人报告所有损坏构件及涉及区域,针对报告内容采取措施并建立程序记录在档。应鼓励仓库所有员工在发现损坏时立即报告。
(2)定期检测
货架安全负责人应确保每周(或根据仓库运行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间隔时间)进行检测并记录,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测。
(3)年度检测
货架投入使用后,由业主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实际需求,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由有资格的专业检测人员每年对货架的使用状态进行全面检验,取得安全风险资料、数据和凭证。专家检测成果物为记录在档的检测报告,鉴别货架损坏并针对仓库其他活动提供指导与建议。专家检测应由技术上胜任的人员进行,推荐SEMA认证货架检测工程师(SARI)。
在货架运营阶段,货架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货架立柱整体垂直度;
2)承载梁弯曲变形(挠度);
3)地坪螺栓拧紧力矩;
4)普通组装螺栓紧固性;
5)立柱损坏残余变形;
6)横斜撑杆损坏残余变形;
7)货架其他构件损坏;
8)货架存储单元净距;
9)货架结构布置变动情况;
10)货架安全件设置;
12)物流动线防护设置。
所有损坏或其他安全问题应保持记录。
货架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的整个阶段。在交付前的阶段,货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制造与安装。安装完工验收通过并交付后,货架在运营阶段应落实即时检测、定期检测与年度检测三个不同层级的检测机制。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等级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货架风险,保证货架安全。
CMA资质
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