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事故原因
-
结构设计缺陷
-
未合理计算荷载(如未考虑叉车撞击、货物堆叠不均等动态荷载),导致货架抗侧移能力不足
-
立柱片连接方式不当(如套接式柱脚螺栓松动、焊接质量不达标),降低整体稳定性
-
施工与维护问题
-
施工违规:货架安装未按规范(如立杆垂直度偏差超标、连墙件缺失)
-
日常检查流于形式:未定期检测立柱片损伤、地脚螺栓扭矩值不达标等隐患
-
叉车操作不当
-
叉车撞击货架立柱或安全桩(占事故的60%以上),导致局部结构破坏并引发连续性倒塌
-
巷道过窄或司机未规范操作(如超速、盲区忽视)
-
超载与货物堆放错误
-
货物重量超过货架设计承重(如案例中300吨毛葱压垮14层货架)
-
托盘未均匀分布荷载或使用破损托盘,导致横梁变形
二、典型事故案例
-
中储粮金乡仓顶桁架倒塌(2024年)
-
直接原因:拆除工程中结构失稳,管理人员未履行安全职责,工人操作缺乏技术交底
-
长春冷库货架倒塌(2019年)
-
直接原因:14层货架超载堆放300吨毛葱,货架结构长期受压导致脆性破坏
-
英国叉车撞击货架事故(2018年)
-
直接原因:叉车误触立柱引发连续性倒塌,暴露货架设计未考虑防撞荷载的缺陷
三、系统性预防措施
-
结构优化与防护装置
-
采用端板式柱脚(非套接式)并定期检测螺栓扭矩值,提升抗侧移能力。
-
安装防撞护角、护栏,关键区域设置抗风缆绳或智能监控系统
-
规范操作与管理
-
叉车作业区设置限速标识(≤8km/h),通道宽度不低于1.5倍叉车转弯半径。
-
严禁超载,建立“货架最大荷载公示制度”并配备称重设备
-
定期检测与维护
-
使用钢直尺检测立柱片弯曲度(允许偏差≤1/500H),每季度进行荷载分布评估
-
建立“日检+周检”制度,重点排查地脚螺栓、横梁变形及焊接节点
-
技术与培训升级
-
推广自动化搬运设备(如AGV小车),减少人为操作风险
-
对叉车司机、仓库管理员开展防撞应急演练及货架安全专项培训
四、事故责任与法律后果
-
责任认定:通常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调查,重点核查设计合规性、管理履职记录及操作规范性。
-
处罚标准:若因设计或管理过失导致重大事故,责任单位可能面临资质吊销、最高3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强化管理及技术干预,可显著降低货架倒塌风险